5月12日,新華網與河北省高邑縣人民政府在雄安新區就“高邑縣新型建材產業入駐溯源中國·可信品牌賦能計劃”舉行網上簽約儀式。
為貫徹落實文件部署要求,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并制定了《“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方案》。
這個小程序從表面上看和普通的應用并沒有什么差別,但后臺信息組織和存儲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北斗導航、無人駕駛、5G、云計算……隨著新技術加速涌現,越來越多的“黑科技”被應用于農業生產。
由新華青少年兒童食品質量研究發展中心和智惠鄉村志愿服務中心共同發起,“溯源中國”支持開展的“青少年兒童飲食健康調研”正式啟動。
轉方式、精加工、闖市場、促增收……成為了青海近年來發展牦牛產業最熱門的詞匯。
日前,北京市5部門聯合發布《北京現代種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圍繞四大種業、十二個優勢物種,組織開展四大行動,實施十二項重點工程。
伊川縣把國土綠化作為踐行“兩山理論”的有力抓手,與生態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改善、助力脫貧攻堅結合起來……
近日,當地多家茶企積極與電商平臺對接,通過直播的方式,向消費者直觀呈現茶葉采摘到生產制作的全過程,助力“帶茶出山”,幫助茶農脫貧增收。
正在查看麥苗長勢的村民郭自英說,這塊地有400多畝,以往傳統大水漫灌,十幾個人要干一周,現在自動噴灌,時間縮短了一半,人也不用“扎堆”了。
云上春耕備耕、干部直播帶貨、遠程問診教學……在疫情之中,一系列互聯網數字化新技術加快走進鄉村,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或悄然發生改變,或加速走向未來,并由此激發鄉村經濟發展的巨大新潛能。
新華網溯源中國區塊鏈平臺推出“溯源中國·優品尋訪錄”,用高科技溯源優品背后的文化和故事,用數字化助力品牌農業的崛起和鄉村振興的實施!
2月27日,由新華網溯源中國項目組和京東集團京東農場項目組牽頭,聯合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等十余家單位共同發起“溯源中國?百縣地標優品行動暨京東農場助農公益大講堂”服務。
帶著記者來到田間,老鄒指著一套集太陽能發電板、360度攝像頭、風速儀等于一體的物聯網設備說:“這是我們的智慧農情檢測站,它會監測田塊的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度以及農作物長勢等,每兩小時向后臺傳輸一次數據,如果數據與設定的標準值比對出現異常,后臺會自動報警。”
為保障農資質量,護航春耕備耕,農業農村部近期在全國范圍內部署啟動農資打假“春雷”行動,重點鎖定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農機六類產品,主要查處非法添加、含量不足、侵權假冒等問題,以保障農資供應,不誤農時開展春耕。
為了打通貧困戶農特產品的生產、運輸、包裝、銷售等產業鏈條,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展示銷售,長汀縣不僅成立了消費扶貧展銷中心,有效解決農特產品產銷對接,還通過互聯網發展電商銷售,解決扶貧產品滯銷問題。
日前,溯源中國·長三角數字經濟總平臺項目2019年下半年工作成果驗收會議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舉行。
11月22日,被譽為“中國農化第一展”的第三十五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在福建福州舉辦。
中國農副土特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土特”)整合全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千城萬品融商共創服務體系。千城萬品融商共創服務體系旨在解決全國農副土特企業戰略發展模糊、品牌打造薄弱、標準化管理混亂、產品營銷困難等問題的融合發展商務平臺。
中糧集團積極響應“國民大健康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戰略提供科技保障。
呼倫貝爾草原羊肉都有了溯源碼標簽。
這種模型為寧夏特色農作物種植結構的提取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目前,項目成果已應用于寧夏特色農作物農業保險及水利設施設計領域,“遙感+農險”模式將進一步助推自治區脫貧富民戰略的實施。
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土特產,李柳萍還帶動了村里的貧困戶脫貧。
強調鮮食瓜果品類的綠色、有機資質,向供給側、需求側發出明確信號,上海農業將步入綠色、有機時代。
自2010年以來,杭州市累計直接援建阿克蘇市的資金12.85億元,實施各類項目154個。阿克蘇農村電商運營中心、村級電商服務站都建立了起來。
蘇寧物流執行總裁姚凱表示:“全場景零售時代,物流行業由商流驅動的2.0時代進入資源驅動的3.0時代。”
進一步拓展以翠冠梨為代表的天寧特色產品流通渠道,推動整個天寧區域生態資源產品、農產品及特色旅游業的電子商務發展。
借助“互聯網+垃圾分類”,不少社區創新出了值得借鑒的方法。
據權威部門統計,重型柴油車等移動源,是北京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浙江省玉環市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通過智慧衛監預警系統發現十余家村級衛生室存在處方異常風險。
會議針對上虞區如何依溯源中國4.0平臺,促進當地“四季仙果”品牌的數字化建設……
辣條只是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側影,國家和社會對食品違法問題應“零容忍”……
農業農村信息化特別是“互聯網+”現代農業,不斷促進著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著強勁動力。
福建省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全程追溯管理覆蓋福建省產地水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于2019年1月正式上線運行。
近日,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06年~2016年,我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從4240.36億元增長到22156.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7.98%。隨著零食行業全渠道融合的發展,“網絡零售+品牌連鎖”的“高流量+高體驗”的“雙高”融合模式將成為零食高端市場品牌建設的重點渠道模式。
為保障老百姓菜籃子,近日多部位聯動推進豬肉安全、穩定供應保障體系建設。專項治理行動還明確,要搗毀一批私屠濫宰窩點,打擊一批違法犯罪行為,抓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確保不因私屠濫宰導致非洲豬瘟疫情傳播擴散。
11月24日,種植戶在江西新余渝水區南安鄉“紅美人”果凍橙種植基地采摘。通過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推動信息技術連接“三農”,為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提供新動能。
新華網溯源中國4.0平臺產品矩陣成員—四川科庫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優農幫項目入選2018全國網絡扶貧創新優秀案例。
中國透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一物一碼”解決方案榮獲第十屆“數字化首席營銷官峰會暨華鷹獎”。
由中共石臺縣委、石臺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國家品牌網承辦的安徽省石臺縣富硒土壤調查評價成果新聞發布會11月28日在北京舉行。
充分發揮了農藥械行業發展“風向標”、植保系統創新“指南針”和農資產品供需對接“大平臺”的作用。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畜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室在我國山羊奶產地鑒別方面取得新進展,建立了基于穩定同位素和礦物元素指紋分析技術的山羊奶產地判別模型,并驗證了指紋信息與產地環境的相關性。
3D農業級攝像頭等先進設備,打通養殖全產業鏈,實現了農牧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16日表示,春節前我國“菜籃子”產品供應總體有保障,部分品種價格可能波動上行。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18年12月份全國生豬存欄同比下降4.8%;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8.3%,連續3個月跌幅超過5%的預警線。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標志著中國對食品藥品等入口特殊商品網絡經營的政府監管開始進入探索階段。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印發2018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的通知》。
2018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技術發明獎、技術進步獎、產品創新獎3個專項獎,共有32個項目獲獎。
體現了北京農企從傳統種養向前沿科技和農產品深度開發轉變的趨勢。
北京市商務委昨天下午在朝陽區團結湖金瀛菜市場組織召開全市蔬菜網點建設現場會,會上透露,今年1-10月,全市新建和規范提升了蔬菜零售網點615個。目前全市已有菜市場、菜店、生鮮超市、便利店搭載、蔬菜直通車、智能售菜柜等各類蔬菜零售網點8500個,全市已有2400余個社區具備兩個以上蔬菜零售網點。
其中蔬菜、水果和堅果加工,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以及方便食品三大行業位列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