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压力早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常客”。这些无形的压力不仅会使人情绪低落、失眠焦虑,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侵袭身体的代谢系统。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大脑中一个负责处理情绪的区域——内侧杏仁核广州股票配资公司,竟然能通过一条“神经专线”连接肝脏,会把压力直接转化为血糖升高,长期下来可能大大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图:研究论文截图
2型糖尿病风险
与情绪脑有关
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存在着一个能把压力和血糖升高联系起来的回路。在压力环境下,这条从杏仁核到肝脏的回路会自然地产生能量爆发。当引入慢性压力和高脂饮食时,该回路的输出受到干扰,表现为肝脏产生过量的葡萄糖。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高血糖症,并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描述大脑内侧杏仁核(杏仁核中负责对压力作出反应的特定区域)与肝脏葡萄糖生成之间的联系。这项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研究代表了一种针对糖尿病的新方法,并揭示了压力作为糖尿病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的作用。
展开剩余70%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下丘脑和脑干如何调节血糖上。这些区域是大脑中维持稳态的区域,控制着饥饿、口渴和消化等。而这次研究发现,与情绪相关的杏仁核也控制着血糖,这是一个重大的思维转变。
长期焦虑、压力大
控糖难度会翻倍
很多人认为控制血糖只需管住嘴、迈开腿,然而却忽略了情绪这个“隐形推手”。实际上,情绪波动可能让血糖像过山车一样起伏。此前,多项科学证据表明,长期焦虑、压力甚至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控糖难度翻倍。
英国糖尿病在线教育论坛对500多名患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8%的患者认为他们的病情与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持续紧张的人际关系或意外变化的社会关系(如长期与配偶或同事关系不和)、突发的自然灾害(火灾、地震)等有关。
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的糖尿病患者,体内皮质醇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这意味着他们的血糖长期控制情况较差。
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对压力的反应与健康者相比,也截然不同。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对420名成年人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从应激事件中恢复过来。当健康人遭遇应激事件时,在发生了血压、血糖升高,心率加快等反应后,恢复正常需要90分钟,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90分钟后仍无法恢复正常。
心理减压、控制情绪
也是控糖手段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的疾病管理本身就不易,压力的到来还会加重病情。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科学地管理压力、缓解焦虑呢?
适度运动运动已被发现是一种有效的压力缓解工具,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如散步、慢跑、练瑜伽、打太极拳等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被称为“快乐激素”,可有效改善心情,缓解压力。
深呼吸与冥想每天抽出10~15分钟,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再缓缓呼气,感受身体的放松。也可以进行冥想练习,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排除杂念,减轻焦虑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重拾或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如绘画、练书法、听音乐、养花等。当专注于喜欢的事情时,注意力会从疾病和压力上转移,沉浸在兴趣带来的乐趣中,缓解心理压力。
社交倾诉 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加入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与有相同经历的人互相鼓励、交流经验,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饮食和体重管理在控制压力和血糖水平方面也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高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加剧压力和葡萄糖代谢,而高纤维、全谷物和健康脂肪的饮食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改善血糖控制。
记者广州股票配资公司
高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