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5月16日電(美國經濟筆記)復工易復蘇難——疫情之下美零售商夾縫求生
新華社記者熊茂伶 高攀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市的飛葉書店店主杰米·菲奧科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盡管該州已經開始逐步復工復產,但出于安全考慮,她的實體書店將繼續通過送貨、路邊自取、郵寄等方式銷售,不對公眾開放。
菲奧科的態度代表了美國部分商家對復工復產的復雜心態。自4月下旬以來,美國已有超過40個州陸續開始復工復產。美國政府急于推進復工以挽救受新冠疫情重創的經濟,但疫情帶來的收入下降、消費低迷,以及各界對倉促復工可能帶來第二波疫情的擔憂,都為經濟復蘇前景蒙上陰影。
受疫情影響,飛葉書店的銷售額下降,而送貨、郵寄的“新常態”導致經營成本明顯上升。這家已經營10年的書店原本擁有15名員工,但菲奧科不得不解雇了8人。近日,她又提出重新雇傭其中3人,可他們都因擔心感染病毒而拒絕返崗。
小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大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本月早些時候,服飾零售企業克魯服裝集團、奢侈品零售商尼曼·馬庫斯先后申請破產保護。美國商務部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沖擊,今年4月美國零售銷售額環比下降16.4%,降幅創歷史之最。
除了銷售額縮水,持續蔓延的疫情也讓企業信心備受打擊。美國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美國小企業主的樂觀情緒降至7年來低點。
在對華人創業者朱思閔的電話采訪中,記者感受到這份低迷。她于三年前在馬里蘭州創立“本色使者”網絡銷售平臺,主營中國設計師品牌服裝。公司業務原本蒸蒸日上,準備下半年在紐約曼哈頓落地第一家實體店,然而疫情來襲,計劃“泡湯”。她說,今年的目標就是“活下去”。
朱思閔認為,盡管各地逐步復工復產,但消費不會迅速反彈,因為疫情帶來的空前失業潮,讓民眾手里的錢變少了。為了迎合“居家令”帶來的新消費趨勢,她和諸多零售商一樣,正絞盡腦汁調整銷售策略,同時計劃縮減庫存,以減小風險、緩解資金壓力。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市場營銷教授大衛·雷布斯坦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已經在向線上銷售過渡,此次疫情將給消費者和企業帶來重大改變。很多未能轉型的企業將被淘汰,而其他適應潮流的企業將得到發展機會。
線上銷售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不足,然而消費的真正恢復任重道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表示,想要推進復工復產、實現經濟復蘇,最重要的是控制病毒傳播。無論采取怎樣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如果民眾害怕外出,美國經濟就無法正常運轉。
薩默斯表示,美國政府需要在治療方案、疫苗研發上加快進展,并強化執行戴口罩、大規模病毒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的相關政策,才能安全復工復產。但目前美國并沒有這么做,因此他認為未來一年到一年半經濟前景都將十分嚴峻。
目前,盡管紐約等部分地區新增病例有所下降,但美國整體疫情仍處于平臺期,未見明顯下行趨勢。
白宮曾于4月中旬發布重啟經濟的指導方針,要求各州需要記錄在案的新冠病例或者檢測陽性百分比在14天內有下降趨勢才能開始復工復產。然而,據《紐約時報》日前報道,開啟復工的大多數州并未遵循白宮的指導意見。
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12日以視頻方式參與國會參議院聽證會時表示,各州、各城市如果在不具備有效應對能力時倉促重啟經濟,疫情可能會從小幅上升演變成大暴發,這不僅會導致本可以避免的病痛和死亡,還將推遲經濟復蘇。
事實上,局部數據的上升已成現實。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前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說,開啟復工以來,亞拉巴馬州、南達科他州、得克薩斯州等部分州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而其他州也可能在未來數天內出現類似情況。
多名經濟學家表示,第二波疫情暴發不僅會造成公共衛生后果,還將產生嚴重經濟后果,甚至可能讓美國經濟陷入長期衰退。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帕特里克·哈克警告,過快復工復產可能引發第二波疫情,這不僅是一場“健康災難”,還可能逆轉經濟復蘇,加劇衰退。第二波疫情如暴發,封鎖措施將再度實行,2021年美國經濟將再度出現衰退。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表示,如果第二波疫情暴發,美國將陷入失業率超過一年都高居兩位數的經濟蕭條。美國可能不會重回封鎖狀態,但疫情再次暴發肯定會加劇民眾恐慌,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