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很多印度家庭對女胎進行選擇性流產,導致印度目前存在6300萬女性的缺口。雖然印度從1994年起就制定了禁止選擇性流產的法律,選擇性流產最高刑期可達3年,但這一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3月21日報道,在印度,選擇性流產絕非新鮮事,但莫迪政府對這一現象采取的應對措施在印度尚屬首次。印度當局史無前例地公布了一組數據,反映該國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同時,也揭露了司法體系的漏洞。
根據印度最近公布的《2017-18年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在自然條件下的男女比例應為1050名男性比1000名女性,但印度的這個比例達到了1108名男性比1000名女性,而導致這一失衡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選擇性流產在該國泛濫。此外,報告還顯示,在印度大約有2100萬年齡在0到25歲之間的女性并不受自己家人的歡迎。換言之,女兒在家中受到的關注和照顧遠少于兒子。
報告警告稱,印度必須遏制這種重男輕女的風氣,因為這將嚴重影響到社會的正常發展。報告還稱,這一現象損害了年輕女性的權益,在她們一生中所享有的生活資源很可能一直少于男性。
報道稱,專家指出,歧視現象體現在女性在獲取食物、接受教育、享受醫療服務等多方面享有的資源都少于男性,而這也導致女嬰和女童的早夭率遠高于男性,造成人口不平等的誘因是多重的,其中嫁妝占據主要地位。
報道稱,雖然印度當局1961年就明令禁止索取嫁妝,但幾乎所有階層的家庭在迎娶女子時都會提出這個要求。索要嫁妝在印度是一個普遍現象,與傳統習慣和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如果女子的娘家不能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就會被瞧不起。實際上,很多女童放棄學業早早外出打工,就是為了攢夠自己的嫁妝。
報道稱,除了嫁妝的問題,女性出嫁后即隨夫家姓氏并喪失財產繼承權,也是導致很多家庭不愿意生女兒的一大原因。
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印度女性的生存環境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倒數第四,僅優于阿富汗、剛果和巴基斯坦。印度的年度報告還顯示,2016年該國女性的工作率僅為24%。這表明,印度女性被家務禁錮,無法外出工作。
報道稱,專家指出,目前解決性別歧視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善女性的受教育情況,但印度在這方面依然任重道遠。(編譯/劉麗菲)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