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8月13日電 題:一名強軍標兵的精武之路——記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黃草嶺功臣連”車長王銳
樊永強、張首偉、楊慶民
強軍思想引領下,一名普通士兵的步伐可以走多遠?
入伍短短8年,先后11次打破訓練紀錄、7次奪得比武金牌,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駕、通、打、修樣樣精通,成為全軍最年輕的“雙特”兩棲裝甲尖兵。
強軍目標激勵下,一名精武標兵的能量可以有多大?
擔任班長5年,先后帶出28名訓練尖子,15人考取專業一級,8人走上班長崗位,所帶班組兩次榮立集體二等功、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年年被評為“優勝車組”。
王銳,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黃草嶺功臣連”車長。入伍以來,他把強軍報國作為人生追求,立足本職崗位追逐強軍夢想,緊盯未來戰場勇當鐵甲先鋒,書寫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的風采榮光。
用強軍思想引領人生航程
王銳出生在河北承德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從小聽著姥爺講打鬼子的故事長大,心底埋下了保家衛國的種子。
2009年,國慶60周年大閱兵,威武的隊伍、雄壯的軍樂、滾滾的鐵甲洪流,恰如一枚枚撞針,猛烈且異常堅決地擊發了這位“90后”青年從軍的“底火”。
好男兒,當兵去!他在全村第一個報名參軍,來到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威震敵膽的原步兵某師。
新兵下連,指導員講的第一課就是“銘記連隊光榮傳統,做黨的忠誠戰士”;第一次參加演習,連隊12名黨員組成的突擊隊沖鋒在前、攻堅克難;王銳的新兵班長王之銘,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踐行著入黨誓言。
所有這些都深深感染著王銳,激勵著他愛黨信黨忠誠報國。
王銳挎包里有“三件寶”——折疊小臺燈、防水油布氈、學“習”隨身抄。無論是駐訓演習,還是出差休假,他都隨時隨地讀一讀,還專門下載學“習”APP,一有時間就聽一聽。幾年下來,王銳讀了20余本理論書籍,記滿12本理論筆記,寫下10余萬字的心得體會。
參軍以來,對王銳觸動最大、影響最深的,是強軍思想的引領和哺育。
在全國人大會上首次提出強軍目標的重要講話,在古田全軍政工會上催鼓三軍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動員號令,在軍委改革工作會上開啟強軍新征程的改革宣言——強軍思想如陽光雨露般洗禮了他的靈魂,鑄就了他看齊追隨、聽從指揮、維護核心的忠誠品格。他說:“強軍思想振奮了我的生命!”
2014年底一次夜訓,王銳不慎從車上摔下,造成腰椎受傷,一個月都上不了訓練場。父母親得知這一情況,勸他實在不行就退伍。他內心備受煎熬。
作為遠近聞名的訓練標兵,團里安排王銳上臺談成長進步,愧疚和不安讓他徹夜難眠。會上,他動情地說:“強軍之路需要千千萬萬個基層士兵同心協力、共同鋪就。我要像兩棲戰車的穩定器一樣鎖得住目標,像負重輪一樣扛得住壓力,像首滑板一樣抗得住風浪!”
當兵就當精兵、標兵、好兵,成為王銳的不懈追求。這些年,他每個崗位都干得出彩:當新兵是優秀新兵,當駕駛員是特級駕駛員,當教練員是金牌教練員,當車長是全能車長,當班長是優秀班長,所帶809車在演習中次次擔任基準車。
因素質過硬、成績突出,王銳先后被表彰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南部戰區陸軍愛軍精武標兵,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成為戰友心中名副其實的強軍標兵。走進“黃草嶺功臣連”,每當說起王銳,總能聽到戰士們驕傲地回答:“他叫王銳,銳不可當的銳,兵王的王!”
用使命擔當練就勝戰絕技
當兵8年,王銳先后在兩個英雄連隊服役,一個是在天寒地凍、缺糧少彈的朝鮮戰場擊退敵人86次瘋狂進攻的“鷹峰山英雄連”,一個是在“抗美援朝第一仗”喊響“人在陣地在”的“黃草嶺功臣連”。
每年11月7日“黃草嶺戰斗”勝利日,王銳都會走進連隊榮譽室,站在“黃草嶺功臣連”錦旗前追思——這可是連隊71名先烈用鮮血換來的至高榮譽!
“對先烈最好的紀念就是打贏下一場戰爭!”王銳說,他們這一代士兵是“幸運兒”,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這幾年,他見證了改革強軍的加速推進,親歷了練兵備戰的如火如荼,催促他以強烈的使命感向著勝戰一次次發起突擊!
王銳駕駛的05式兩棲裝甲突擊車,是我軍實施灘頭突擊的三代主戰裝備。
剛進海上駕駛集訓隊,教練員就告訴他:“駕駛員是戰車的壓艙石,大風大浪能不能闖過去,靠的就是你。”第一次駕車下海,王銳就走了“麥城”,戰車在他手里成了不聽使喚的“鋼鐵怪獸”。
為了馴服這個28噸重的“鐵家伙”,他頂酷暑戰海浪,“五步涉海動作”一練就是上千次,成為全師唯一當年培訓當年編車參演的列兵,繼而又成為唯一拿到駕駛一級的上等兵。緊接著,他又經過艱苦訓練,順利通過駕駛專業特級考核,成為集團軍年齡最小、兵齡最短的特級駕駛員。
實戰必需的,就是王銳必練的。拿到駕駛特級,他又給自己制訂了“三特計劃”:一年之內再拿下通信、射擊兩個一級,三年之內拿到三個專業特級。
“一特牛,二特神,三特才是神中神!”專業特級如同拳擊手的“金腰帶”、飛行員的“金頭盔”,體現裝甲技能的最高水準。
轉崗學專業,好比汽車司機去學駕戰機、開輪船。王銳從零開始,捧著教材啃,跟著老兵練,硬是在一年內拿下通信和射擊兩個一級,今年7月又通過通信專業特級考核,成為全軍取得“兩個特級、一個一級”最年輕的兩棲裝甲尖兵。
說起心目中的“全能車長”,戰友們對王銳的絕活如數家珍——
夜間駕駛,他能在11分30秒內連續通過土嶺、九桿彎道、彈坑等多種障礙物和限制路;射擊,1分鐘鎖定10個目標已是優秀,他能做到1分鐘15次,模擬擊發準確率百分之百;通信,他能在顛簸戰車中單手盲操20余個終端功能鍵,指令上傳下達效率翻倍;維修,他梳理了“一壓、二置、三檢、四強、五通、六遙”速記口訣,參與繪制戰車13個部位28張保養流程圖表,協助研發6項革新成果。
用加快轉型續寫新的榮光
強軍興軍這5年,是部隊建設加速轉型的5年,也是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最快的5年。
王銳駕駛的809戰車,先后經歷了加裝炮射導彈、北斗導航系統換代、車長任務終端升級等3次大的信息化升級改造。
每一次加改裝,王銳都主動請纓參與,天天黏著廠家師傅討教,對著說明書逐條消化。往往是改裝剛完,他就拿出整套實用操作流程。廠家師傅半開玩笑說:“小王,多幾個像你這樣的兵,我們可就失業了。”
“給炮彈安上眼睛”,是戰士們對突擊車加裝炮射導彈的形象比喻。安裝激光制導系統后,戰車火力打擊能力大大增強,但操作難度也大幅增加。
王銳把戰車開到復雜地域,在極限條件下練穩控,多方采集數據進行比照分析,摸索出“一穩二定三協同”訓法,還研究了打低空飛行目標、裝甲目標新招法,實現當年加裝當年形成戰斗力。
一次海上演練,809戰車又一次擔任基準車。戰車在海浪中沖鋒時,突然大雨傾盆,海面雨霧茫茫,肉眼根本無法觀察海岸,失去了登陸參照物。
是原路返回還是繼續向前?王銳果斷啟用車載導航系統,準確規劃航向,戰車速度不減,高速沖向海灘。
300米、200米、100米,預定目標終于在視線內出現!車組人員松了口氣,引領后續戰車快速搶灘。
想著轉型學、瞄著升級練,讓王銳突破了思維的天花板,看到了不一樣的“一片天”。
入伍之初,王銳和許多戰友一樣,只是想在部隊學本領、受鍛煉、轉士官。如今,他視為國而戰為至高榮譽,追求敢打必勝當先鋒。有人問他809車缺什么,他回答“缺實戰檢驗”。旅政委周輝說,爭強軍之強、好勝戰之勝,讓王銳志比天高!
過去,王銳關心的是裝甲兵三大專業晉級。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對陸軍轉型發展有了新認識。
今年5月,在部隊調整改革中,王銳所在連隊編入合成營。雖然連隊還是這連隊,戰車還是這輛戰車,自己也還是一名車長,但他認為:部隊任務變了,連隊編制變了,自己的觀念理念、戰位職責也要跟著變。
他跟著營連干部一道,思考研究戰車怎樣打造專業模塊、融入作戰體系。他提出專業互訓、一體聯訓、組合施訓等6條建議,受到上級采納推廣。
在轉型目標指引下,王銳帶領809車組開始了新的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