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第一次地下核試驗:西向大漠覓“馬蘭”

          2017年07月23日 14:30:23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第一次地下核試驗:西向大漠覓“馬蘭”

            于曉泉、黃超

            2016年夏,電視劇《馬蘭謠》在熒屏首播落幕。這部劇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解放軍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林俊德為原型,真實再現了我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那段歷史。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孫曉文介紹,上世紀60年代,美、蘇、英三國簽訂了《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的條約》,這個條約的實質是在他們已有先進核技術和強大核武庫基礎上,繼續擴充鞏固他們核大國的壟斷地位,阻止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

            自從我國成功爆炸了原子彈、氫彈之后,國際敵對勢力和西方新聞媒介,不斷以反對“污染”大氣層為借口妄圖“壓”我國停止核試驗,甚至斷言我國再過20年也掌握不了地下核試驗技術。

            地下核試驗,是將核彈裝置設置在地下一定深度的核爆炸試驗,一般分為平洞和豎井兩種方式。其場地工程量巨大、工程周期長,爆炸效應研究受限制,面臨困難較多。我國核試驗當時才剛剛起步,很多技術問題沒解決,地下核試驗在技術上更復雜。

            “必須打破超級大國核壟斷!”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啟動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的籌備工作,“地下核試驗研究小組”悄然成立,地下核試驗場地的選定、實驗室模擬、爆炸效應研究等課題相繼展開。

            相比地面和空中沖擊波測量,地下核爆炸力學測量是一個新難題。年輕的林俊德接受了研制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壓力自記儀的任務。他和同事們從零起步,探索研究地下核試驗巖體應力波的測量技術和現象規律,摸清了我國核試驗場特定地質條件下的核爆炸應力波和地震運動的傳播規律,為我國地下核試驗工程設計和試驗安全評估作出巨大貢獻。

            幾載寒暑,數度春秋。從工作籌備到技術論證和工程施工,中國地下核試驗全體指戰員不斷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歷時近5年的前期準備,建立起地下核試驗綜合測試和全面指揮保障系統,完成了中國地下核試驗的準備工作。

            國慶20周年前,我國決定實施第一次平洞地下核試驗。這次試驗在山體中開掘出一條特殊設計的地下長坑道,在坑道內放置核裝置和各種探測器,按照特殊的方案回填堵塞之后,實施地下核爆炸效應綜合試驗。

            1969年9月23日零時15分,一陣驚天動地巨響后,地爆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將試驗區山體猛烈地搖晃起來——新中國第一次平洞地下核試驗成功!

            43年后的5月31日,罹患膽管癌晚期的林俊德,因病情惡化離開了人世。以他為代表的中國核試驗工作者,如同在羅布泊大漠中綻放的馬蘭一樣,永遠守護在人民身邊。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集成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8111121365586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_亚洲精品911在线永久观看_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_日韩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午夜一区 |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dvd日本欧美精品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