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擠壓了城市和鄉村的太多空間,自行車深受其害。

          越來越多的家庭放棄了使用自行車,不論城市還是鄉村。一方面,在公共空間內,姑且不考慮汽車行駛的車道和停靠所用的停車場的物理侵占,人們生活習慣逐漸形成的對汽車的依賴也讓自行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方面,人口增長和涌入讓城市空間的負擔加重,而城市化的過度普及,又使鄉村的私人空間像城市一樣擁擠,自行車自由隨意的停靠方式和樓房標準固定的建筑形態是那么格格不入。

          當房地產成為"支柱性產業",曾經的自行車王國就與中國漸行漸遠。自行車這種原本日常、方便的通勤方式被汽車、地鐵取代,似乎城市化每進一步,自行車就會退避三舍。與其說汽車、地鐵擠占了自行車的市場份額,不如說城市化或房地產讓自行車失去了它最初的交通、通勤功能。

          除了極少數對健康生活講究的山地自行車愛好者,自行車被束之高閣的命運將很難改變,現在對它敬而遠之,以后對它甚至避之不及。

           
          王帥






          作者:王帥


          《尋路中國》
          【(美)彼得·海斯勒】

          【第一期】更好的城市?更大的城市?
          【第二期】城市和鄉村的婚姻
          【第三期】為自己選的城市辯護
          【第四期】郊區是無法抵岸的船
          【第五期】城市中必要的無效率
          【第六期】城市的冒險
          【第七期】城市資源的公共邊界
          【第八期】城市化一代和互聯網一代
          【第九期】一種只屬于城市的產品
          【第十期】鄉村的未來
          【第十一期】城市的工廠美學
          【第十二期】城市和它消失的色彩主義
          【第十三期】如何讓城鄉互相諒解?(一)
          【第十四期】城市足球主義和房地產足球主義
          【第十五期】城鎮化下鄉
          【第十六期】城市和鄉村的廣場舞
          【第十七期】鄉村進城
          【第十八期】便利店
          【第十九期】城市和鄉村的年輪
          【第二十期】城市的線路
          【第二十一期】鄉村的身份
          【第二十二期】漫不經心的公共空間
          【第二十三期】理直氣壯的鄉村道路
          【第二十四期】鄉村入股城市
          【第二十五期】空間的延遲效應
          【第二十六期】街角的屬性
























           

          或許因為交通壓力,或許考慮綠色出行,近幾年,公共自行車重新在中國的一些城市"流行",以應對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為了回歸"讓路于人",武漢市對自行車的推行可謂不遺余力,除了投入公共自行車,2010年武漢市還曾規劃建設百余條彩色自行車道。但是,對參與公共自行車運營的105個城市中的大多數來說,這些政府投入的公共自行車使用率很低。如果說公共自行車的投入還有什么價值,對綠色健康生活的倡導也許是唯一可能,至于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城市擁堵現狀,自行車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以至于幾年后武漢關于自行車道的新聞也變成了被汽車占用。

          自行車就像是過去的時代留下的痕跡,把它放置于現在,必然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它的節奏速度與現在的生活狀態充滿了矛盾與沖突,過去的痕跡只不過是現在的一個傷疤。

          究其根本,公共自行車是對過度城市化的補救,然而,以它的一己之力,又無力與城市化的快速和高覆蓋率抗爭,甚至它的形態統一、顏色一致又與傳統自行車的個人特征全然不符。就這樣,公共自行車走進了自己劃定的死胡同——既無法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接駁,又不能找回曾經的自我。

           

          到了鄉村,自行車被淘汰的更快。

          汽車強勢而入,電動車也以節省體力沖擊,自行車在鄉村出現的機會越來越少。與其他事物的傳承無異,自行車被淘汰除了曾經使用者的拋棄,還包括年輕人的拒絕。對鄉村的年輕人來說,自行車的功能并不顯著,汽車的普及改變了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追求,就像樓房的普及讓年輕人已經沒有意識去理解鄉村住房的"優越性"一樣。與創造力、破壞性和惰性無關,年輕人是最好的發現者和推廣者,同時,他們也是最容易的放棄者。

          日常所見,鄉村里的年輕人要么坐在汽車駕駛的位置,要么坐在副駕駛的位置,這自然與生產力的進步直接相關,然而,自行車這種社會生產關系并非無法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很遺憾,它真的被淘汰了。

          有一天傍晚,我在一個村口看到接孩子放學的家長,校車駛來停駐,孩子們下車,家長向前牽住孩子的手。學校距離這個村莊不過一公里,又一次因為汽車的介入,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家長也放棄了自行車。

           

          顯然,放棄自行車對具體、實際的生活影響不大,但是,放棄它就意味著放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對完整街道的破壞。"我支持所有交通形式,而不希望其中一種凌駕于其他方式之上。不幸的是,過去正是這樣",2007年就任紐約交通局長的薩迪克就是自行車的支持者,她堅持街道不應該只屬于汽車。

          自行車是看世界的一種不同于其他方式的方式。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城市鄉村,自行車能夠輕易感受到人氣——真真切切的人潮涌動就從身邊擦肩而過,可以近距離看到人們臉上的微笑與痛苦,還能夠聽到商人通電話、戀人說情話、各路人馬的表情言語像一幅畫……

          可以暫時不必談自行車和自行車道的商業價值,因為就商業屬性而言,汽車和停車場也同樣可以完成自行車的任務——讓商業更容易吸收足夠多人群。值得注意的是,自行車對空間的利用率遠遠高于汽車,并且它的自由流動保全了空間的連貫以及人們對空間的參與,而不像汽車那樣把空間生硬割裂。

           

           

           



          回到頂部 —— 新華微觀察 —— 網站首頁

          Copyright ? 2000 - 2013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房產青島
          策劃:王帥 美編:武文璐 編輯:宮龍珠 版權所有 新華網



          01003009169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_亚洲精品911在线永久观看_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_日韩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 日韩欧美国产一二区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无吗热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一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