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然,并非只有女性天生具備穿越城市的興趣和能力,作為互聯網作用于城市的終端,其催生的物流產業直接讓快遞員成為丈量一座城市深度、測評一座城市品質的特殊方式。 相隔了差不多兩年,我又在這座城市遇見了談飛。 那天,我在一棟大廈的大堂等一位朋友,談飛送完貨,走向大廈門口??康哪ν熊?,他啟動摩托車準備離開時,抬頭看見了我。我們微笑示意,我問他怎么重操舊業了?他問我是否還在之前的大廈上班? 談飛曾經是京東商城的一位快遞員(現在仍然是),每一次送貨前,他都會打一個電話給我,問我確定的位置,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后,然后帶著一貫的微笑和我說再見。 仔細想了想,我習慣在京東商城購物,很多的原因是這位配送者。談飛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方便于我的電話聯絡,而是我對這座城市的信任。我甚至不必擔心商品延遲、丟失,只要確認配送者是談飛,就不再著急了。 最后一次與談飛通電話是在兩年前,我想確定送貨的時間,而在線信息顯示配送者是其他人,我按照之前存儲的號碼撥通了談飛的電話,他說暫時不做這份工作了。 直到兩年后,我們又在這座城市遇見,他再次回到了京東商城,繼續配送、穿越青島。 |
||
![]() 快遞員在城市的小范圍內單兵作戰,甚至把范圍縮小到一棟大廈不同樓層之間的轉換,與公共交通的司機不太一樣,快遞員對城市線路的體驗更縱深,相對而言,城市公共交通的線路是最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也就是說,只有涵蓋整個城市,其優化配置的理想才能實現。如果說公共交通是城市線路的平面表達,那么,快遞員就是對城市線路平面和立體結合的實踐。 雖然以快遞員的工作方式解釋城市的線路并不充分,但是,他們促成的商業流動潛藏著更多的人對城市線路有要求。有一天,我在一棟寫字樓內就注意到一位快遞員刻意避開了已經到達且并不擁擠的電梯選擇樓梯步行,這是比在《一種只屬于城市的產品》中所言的"時間的精準化"更嚴重的城市病態。原因或許是,在中國現在的生存方式里面,"時間的精準化"有利于他人,而"路線的精準化"更有利于自己。 路線的精準化不僅是為了節省成本,更是自我安全意識的體現。城市越來越大,不論平面的城市的立體的城市,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們太容易迷路了,城市的流動性決定了人們的生活圈一旦從城市的這一區域轉移到另一區域,他們會非常迅速地遺忘過去熟悉的城市路線。 |
||
![]() 確定屬于自己的城市路線變得越來越迫切。 城市的線路不僅包括住宅區和商業區的規劃,還包括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和平共處,也包括已經發生但還不足夠的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通聯,這是建筑和汽車一直沒有放棄的對城市線路的改造,然而,現在對城市線路不遺余力地改造的是互聯網。 一直以來,建筑對城市的改造不僅沒有改變城市的基本狀態,相反,它恰恰暗合了城市所需要的空間調整。因為人們太強調建筑對城市的作用,所以,不論如何,建筑的靜態決定了它不會太主動地為城市空間以外的事情提供更多意見,只能是在個體的空間范圍以內完成表達,對城市線路而言,這畢竟是有限且局限的。 而快遞員(互聯網)讓城市、讓建筑流動起來,他們用短途移動的方式推動并實現了城市和城市商業的長途移動、無國界的跨時區跨國的交換。不過,問題也出現了,快遞員以及快遞員對線路的選擇讓城市里的標準位置坐標與互聯網連接,線路和線路上的每一個固定地址也變成了一種節點式的數據,即使身處其中的人出于隱私的保護不想配合,也已經身不由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