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島生活了十幾年,我對它的興趣已不止于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更大的興趣在于作為一個百余年歷史的城市,青島的未來在哪里。
不論以1891年還是1898年算作青島開埠的起點,自始至終,青島都避開了鄉村的結構形態,一出現,青島的身份就是城市。它以城市的結構立項,以至于后來融入城鄉兩種生活方式就都是社會生態運行之力了。
就像從石頭里蹦出的猴子,在一百多年以前那一輪城市化或者說全球化浪潮中,青島出現了。1898年,德國畫師卡爾?伍德克來到了青島,這位游歷了開羅、底比斯、坎帕尼亞、那不勒斯、羅馬等世界多個城市并創作了以城市背景為構圖要素的畫家受當時德國親王的邀約,在十九世紀末一天的早晨,站在現今匯泉灣的位置,用他看遍世界城市的眼睛和定格多個世界性城市的畫筆完成了《膠州灣的早晨》——山水之間,有插著紅色旗幟的瞭望所,還有一位站在潮水退卻的海邊望向遠處的配有頂戴花翎的清朝官員。
這幅自然風景的油畫呈現出來的寧靜景象,"不久就被城市化的腳步改變了(by李明)"。
|
|
|

《膠州灣的早晨》或許是彩色青島的第一次呈現,而色彩又是這座城市最飽滿的情感。在我所見過的關于青島的歷史資料、文獻中,這幅西洋油畫是最讓我感覺真實并且還原了我所臆想的青島開埠之初場景的一個。不僅僅因為我所見的這幅畫是飽受戰亂之苦、歷經滄海桑田的原作,更重要的是在斷斷續續的歷史語境中,這幅畫把情景與情感融合在了一起。
盡管圖畫與照片、影像都是還原記憶的一種方式,可是它們的不同在于,照片和影像在情感上都是靜態的,無論它多么清晰,越置于時空之中,它就越無法推測;而圖畫的意義在于,作畫人的視角、價值觀、世界觀可以跨越時空,當然,這與畫作當中有藝術加工的部分有關。正是這些經由人力加工的藝術讓城市的那一特定時刻沒有凝固,而是成為了那一刻帶有個人意愿、后來進化成為社會意愿的城市表述。
王岳是這幅畫的收藏者,她告訴我,她在香港的一次展覽中看到這幅畫,當時有兩幅與青島開埠之初有關的油畫一同展賣,等她決意購買的時候,展覽已經結束了。后來,她找到這幅畫(《膠州灣的早晨》)并購得,而另一幅已經被其他藏家收走了。
青島人的地域身份,是促使王岳購買《膠州灣的早晨》的原因。由于人是地域化的動物,因此,所有與地域有關的表達都就成為了人在選擇時考慮的因素。
|
|

不只有青島,現在的所有城市,地域化越來越淡越薄越弱,這與城市化之后的互聯網有著必然關聯。
互聯網讓虛擬的數據成為人們生活的追求,似乎數據能夠解決城市里所有的生活問題,包括情感。實質上,互聯網的數據化恰恰無法完成情感的轉化,它可以讓城市向云的數據集中發展,囊括交通、教育、醫療、性愛等各方面的生活需求,然而,根植于土地的情感卻因此消失了。
中國的城市,剛剛經歷了鋼筋混凝土為表現形式的城市化,現在又朝向數據爆炸的互聯網靠近。在歷史的這種毫無征兆的轉變中,城市變成了存儲空間。同時,由于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擁抱互聯網,為了增大容量,過去十幾年,城市一方面無限向外圍的郊區擴展,把郊區城市化為其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城市又把人們生活所需的功能、空間壓縮,建設高容積率的建筑,或者通過占用公共空間再開發建成可供城市使用的更大的存儲空間……城市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固態硬盤,里面全部是虛擬的數據。
于是,城市的結構從原來色彩豐富、情感豐富的個體變成了一個個由數字組合而成的數據包。
|
|

城市數據包式的結構邏輯無處不在。
兩年前,青島的街道路牌做了統一更換,在道路名稱之外,路牌上面增添了以數字區分的路段編號。可是,這種功能的添加有助于位置的確認,但并不利于位置的尋找,相反,甚至會因為同一條路太長而出現大量到無法記憶的數字代碼,以至于人們對城市的認識不再是基于色彩的情感,而是依賴于程式化的單一數字。
如果說路牌是城市數據化的平面體現,那么,每一棟建筑的分層編碼以及每一層空間的分割就是城市數據化的立體表達。最后,平面的數字和立體的數字就完成了城市某一具體位置的確認。遺憾的是,作為固態硬盤的城市盡管對每一寸空間都用數字代碼的形式加以區分,但是,落地的空間并沒有完成與硬盤數據的一一對應。
一種時??梢姷膯柭返膱鼍熬统霈F了——路人甲拿著寫有香港路37號的紙條向在這座城市、在這條街道生活工作的你問路,而你卻無法回答他,雖然很可能37號的位置就是你下班時常去的咖啡、商場、酒吧,又或者,就在你眼前。
這樣一來,城市變得井井有條卻難以整理。就像要把一個裝有秘密的文本放在硬盤的某一個空間里,由于記憶所限,又不得不在另一個文本里記下保存秘密文本的位置,為了進一步保證自己記住秘密的存放位置并且又要不易被他人發現,就需要再次新建文本把上一個文本的存放位置再做一個標記……
城市變成了一個可以存儲任何秘密的空間,又毫無秘密可言。
|
|
|
Copyright ?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 新華房產青島
策劃:王帥 美編:武文璐 編輯:宮龍珠 版權所有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