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入杭城深似海,這是不少起先躊躇滿志入杭,隨后跌滾翻爬之后的外來開發商的肺腑之言,這么多年來,杭州的“脾氣”令大鱷們焦頭爛額。有些乖巧點的學會了游泳,終于能夠游刃有余地在這里周旋;而睿智點的也學會了換氣,能夠勉強維持生存;有些憨實的還在猛扎頭,找自己和這個城市的平衡;當然,還有些聰明過頭的已經選擇默默沉尸塘底……本屆房博會期間,新華房產記者將進行2013年以來杭州拿地情況的系列調查報道。盤點土地、梳理數據、深入調查房企資本儲備情況。 【詳細】
統計發現,2013年至今,全國30強房企中,世茂、綠地、龍湖、濱江4家房企在杭州拿地金額超過了60億。其中以世茂出手最闊,兩年不到拿了4宗地塊,新增土地儲備總建筑面積71.5萬平方米。恒大以64.0萬平方米緊隨其后,龍湖63.0萬平方米排名第三 。【詳細】
首開地產除拿下半山、石橋地塊外,還收購了浙江美都置業有限公司51%股權。 招商兩個月之內連拿3宗地塊,總儲備建筑面積約19.7萬平方米。 旭輝一來就以近50億資金在杭州兩大板塊競得土地。但在開發上,旭輝卻很謹慎。 碧桂園未在市區拿地,觀其拿地腳步,逐漸向周邊縣市轉變【詳細】
近兩年的杭州樓市,外來房企的面孔越來越多見,他們拿地時的大手筆和操盤時高效的融資渠道、成熟的營銷模式,讓本土房企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逐漸敗下陣來。這一點很好的體現在土地市場上,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杭州全城企業拿地前十名中本土企業僅有濱江一家,其他9家都被外來大鱷承包了。 【詳細】
盡管杭州越來越多的土地被外來大鱷承包,但仍有一部分本土房企堅守市場,譬如濱江、德信、宋都等。2013年以來,濱江的儲備土地建筑面積最大,約50.4萬平方米,德信以35.3萬平方米緊隨其后,宋都以33.6萬平方米排第三。 【詳細】
杭州市場上外來房企的面孔越來越多見,僅2013年就有約20家外來房企首入杭州布局。這些外來房企或通過合作項目曲線入杭,或通過招拍掛直接入行,給杭州樓市帶來了新穎的產品概念、創新的營銷手法及快速的開發模式。 【詳細】
土地是糧倉,樓市行情再差,有糧好辦事,憶這兩年的土拍現場,“紅T恤”已經銷聲匿跡,倒是各家開發商的靚女成為了土拍市場新的八卦點。揮斥方遒的地方,淪為評頭論足的場所,日漸冷淡的市場終歸涼了人心。 看曾經風起云涌的土地市場,多少人留戀曾經一擲千金的豪氣,可惜,浮華過后,又還剩多少英豪隱退在杭州這片“魚塘”? 【詳細】
在此輪統計的十家房企中,記者發現,除三家已經拿地的房企外,還有七家房企未有斬獲。其中,深耕南京多年的雅居樂地產和融僑集團當前既無準備上市的新項目,也沒有儲備用地。
遠洋自2007年入杭,競得原杭一棉地塊之后,只另做了九堡的遠洋心里一個項目,之后就一直未見動靜;而曾經一擲千金的九龍倉,最輝煌時候在杭州撒下5盤聯動,然而,這兩年土拍市場也鮮有建樹,偶有也是借著合作之名;更不用說偏居一偶的碧桂園,這4年來一直默默地耕耘著下沙項目,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在杭州市區拿地,而是轉向了桐廬等周邊縣市。【詳細】
細觀杭州本土房企,這兩年在土地市場可謂是束手束腳。完全未拿地的開發商,像野風、大華、坤和等相對有名號的幾家,目前在 杭州僅手上項目開發銷售;當然,也有廣宇、大家、廣廈、金成等在這兩年內撿漏一兩塊地,面積較小也相對偏遠。
不過,像濱江、德信、天陽等本土開發企業,在土地市場上相對勇猛,然而拿地的區域也有從市中心到郊區傾斜的趨勢;而且,為了節約成本,像德信這樣的開發商都選擇以合作拿地為主,單槍匹馬的身影鮮有見到。 【詳細】
Copyright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記者:俎弘 蘇萍 朱翠瑩 朱晶晶 設計:劉月竹 專題制作:張宗樂 監制:陳浙暉 俎弘 制作單位:新華房產杭州站 版權所有: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