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銀行"停貸潮"主要是因為:一、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貸款額度用完了,只能停止按揭貸款了。二、如果房價上漲過快,房地產泡沫吹得巨大,銀行會減少或停止住房貸款,以便把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三、房貸主要發放對象是首套住房,而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比較低,因此,銀行發放這種貸款的積極性就會降低。 在上述幾種原因中,易憲容強調,最主要的是房地產泡沫過大,有可能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無論從房價收入比,還是今年以來全國多城市房價的快速上漲,還是房產稅等政策的逐步推出等來看,都意味著房地產業面臨較大的風險。…[詳細]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多家銀行停貸或提高房貸利率的作法,無疑與利率市場化有關。目前壓縮房貸已成為不少中小銀行共識,在利率市場化下和房地產市場調控持續加碼的背景下,轉向更高收益的經營性貸款才能優化房貸占比過重的資產結構。…[詳細]
有分析人士認為銀行停房貸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對未來房地產市場預期不好。“市場上有關房產稅的傳言以及對斷供等風險的擔憂,都讓銀行對房貸業務有所忌憚,房貸作為一種銀行爭相追捧的優質資產的時代也許在逐漸遠去。”對這一說法,上述學者型副行長并未否認。[詳情]
“今年銀行的總信貸額度所定目標比去年只多不少,此輪出現銀行停貸潮,上半年商品房成交量的增加以及銀行信貸資源的調整是主要推手。”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記者表示.“根據央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發放購房貸款9600多億元,雖然7到8月沒有具體數據,但根據我們測算也有300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1~8月銀行放貸將近1.3萬億元(去年上半年銀行同期發放購房貸款只有3500億元)。而根據銀行的貸款占比來看,過去房貸在社會貸款中占比一直不高,但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連平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