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將我們貴定縣的云霧貢茶這個品牌打出去,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一直在尋找新的銷售渠道和方式。”7月20日,在貴州貴定縣舉行的“產銷融合 戮力黔行 共筑貢茶未來——打造貴茶名品啟航儀式”上,貴定縣長香溢茶葉有限公司廠長宋慶元,代表茶葉企業道出了這樣的困惑。
云霧貢茶作為貴州省茶葉產業“黔貨出山”的一張名片,如今在貴州云上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云上大宗)的助力下,已經尋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徑。
7月20日,記者在“貴茶名品起航儀式”上獲悉,主辦單位云上大宗宣布將通過創新的交易模式,完備的服務體系,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購銷、倉儲、物流、金融等系列專業服務,整合貴州省優質茶葉企業,推動貴定縣“云霧貢茶”公共品牌和茶葉產業縱深發展,全面實現“產銷融合”“品牌共建”戰略,開創“黔貨出山”新局面,從而打造全國一流的千億級農產品交易中心。
在此次貴茶名品起航儀式上,出席嘉賓包括商務部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部主任吳敏學,潤發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外企業家聯盟主席藤和顯,中國文藝家雜志執行主席、中國振華進出口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宋國宏,兩屆奧運會羽毛球冠軍張寧,云南中茶茶葉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君貴和貴定縣相關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經銷商、茶葉產業供應鏈企業代表參會,為貴州茶葉產業發展把脈,為“黔貨出山”出謀劃策,分享經營智慧。
此外,在起航儀式上相關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包括貴定縣長香溢茶葉有限公司與貴州省黔之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5000畝茶購銷合作現場簽約;貴州云上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與四川玖優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現場簽約;貴州省黔之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云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現場簽約。
打造貴定貢茶發展新樣本
近年來,貴定縣先后制定出臺了《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茶產業促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關于加快推進貴定縣茶產業發展工作的意見》等,助力茶產業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貴定縣茶園面積27.82萬畝,茶葉總產量8345余噸,總產值14.105億元,現有注冊企業117家,并已經成功創建國家級茶葉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
“隨著我們當地茶企的增多、茶產業的擴大,茶葉產量比之前已經是天差地別。但隨之出現的問題是,許多茶葉品牌因為宣傳不到位、產品特色重復、交易渠道少等問題,只能呆在大山中,走不到大山外。”宋慶元表示。
長香溢茶葉在貴定縣認領的核心茶園面積3183畝,帶動面積2000多畝,涉茶農畝260多戶,是貴定縣招商引進的重點扶持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目前廠區設立的兩條中、高端紅綠茶生產線,年產量可達3000-5000斤;另外兩條夏秋茶生產線,年產量可達1000噸。
為了更好地推動公司的發展,打造好云霧貢茶這一鮮亮名片,長香溢茶葉依托貴州云上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提供的交易平臺,推出兩款產品——乾隆五十五云霧貢茶和云霧貢茶1790。
記者在長香溢茶廠的倉庫看到,堆放著上百箱貼有云上大宗封條的成品茶葉,監控系統直接鏈接云上大宗的后臺數據。消費者可以在手機端的小程序“云上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或者PC端網站下單,以倉單方式購買茶葉現貨。“倉單具有四個功能:即提貨、囤貨、交易和通兌。”云上大宗負責人解釋說,對于消費者而言,其持有的倉單可以在平臺上提貨或者通兌所有現貨產品,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投資屬性可以進行交易。
“隨著這兩款產品在云上大宗平臺的推出和銷售,將直接解決我們積壓的庫存,同時還能有效解決當地農戶的就業問題,帶領260多戶茶農發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助力貴定縣的茶產業發展。”宋元慶介紹說。
這正是云上大宗在茶葉產業鏈上的創新和發展目標。為此,云上大宗在發展線上現貨交易的同時,正著手為貴定縣引入上千家茶葉銷售企業,打造從茶樹到茶杯的完整供應鏈體系,提升云霧貢茶的品牌影響力。
不僅如此,作為貴州云上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服務商的四川中蓉供應鏈,也在貴定縣尋找和發現了茶葉產業的新機會。
“茶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在銷售上找出路,更應該在文化上下功夫。”四川中蓉供應鏈董事長趙光霞在貴茶名品起航儀式上表示,下一步,該公司將以發展貴定縣云霧貢茶產業為基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掘貴定云霧的茶文化、茶歷史,打造黔地云霧貢茶旅游小鎮,“以茶興旅、以旅促茶”,形成茶旅融合“新業態”,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打造貴茶名品助力黔貨出山
在貴定縣啟動的“貴茶名品”計劃,是云上大宗在貴州茶葉產業發力的第一步。
云上大宗于2015年4月1日注冊成立,同年經貴州省商務廳批準,依法合規設立云上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也是國家對2700多家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后,僅存的數十家交易場所之一。今年5月31日,“云上大宗交易中心購銷系統”正式上線。
“通過與貴定縣的合作,通過創新交易模式——即將交易平臺+實體門店+生態商城三者融合發展,構建‘現貨交易+門店體驗+生態商城通兌’全新的銷售形式,促使茶葉‘量價齊升’,形成貴州省茶葉名品。”云上大宗董事長徐忠林如此闡述他的發展模式,發展培育集消費、銷售為一體的新型消費者群體,幫助茶葉企業拓寬銷售渠道;與知名媒體合作,加大對貴州省貴定縣云霧貢茶的宣傳力度,助推茶葉產業發展壯大;最后將現貨交易長期形成的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等大量數據注入具有科技創新能力、市場推廣能力及資本積累能力的優質企業,孵化上市進入資本市場。
為此,云上大宗將繼續遵循政府相關部門的要求,按照“依法合規、審慎經營、風險可控”十二字方針,以資本運營為手段,以供應鏈整合與優化為目標,發展供應鏈核心企業孵化器,孵化一批上市公司,打造全國一流的千億級農產品交易平臺。
就此,具有豐富現貨交易管理經驗的四川中蓉供應鏈總裁趙光霞表示,現貨商品交易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設施,它明確了現貨交易在市場資源配置中堅定不移的走中國市場改革的道路,那就是把定價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農產品交易以及農產品大宗交易定價權要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根據貴州相關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底,貴州省茶園總面積700萬畝,排名全國第一位,占全國總數的15.2%;全年茶葉總產量43.6萬噸、總產值503.8億元。此外,省級龍頭企業260家,占全省總數的22.1%,市縣級龍頭企業384家。茶葉企業及合作社5746家,全省帶動涉茶人數340.3萬人,其中帶動貧困人口14.82萬人,涉茶農戶年人均收入12351元。由此可見,貴州茶葉產業近幾年已經得以高速發展。
資料顯示,福建安溪縣現有茶園面積雖然只有100余萬畝,但茶葉年產值高達200余億元,占到了貴州全省茶葉總產值的四成;此外,該縣茶園年平均畝產值高達15000.0元/畝,茶農平均每戶年收入15——40萬元。
此外,四川省的茶葉種植面積不到600萬畝,2020年綜合產值突破900億元;云南省茶園種植面積719.7萬畝,2020年實現綜合產值1001.4億元。由此可見,貴州的茶葉定價權還有待提升。
“在茶葉這樣的大宗農產品交易中,貴州茶葉企業和茶農并未能全面掌握定價權,實現‘量價提升’。”趙光霞認為,貴州茶葉產業發展仍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響、大而不彰”等問題:如規模大效益低、品牌競爭力不足、上下游產業鏈融合不足等。“我們期望通過‘交易平臺+基地+生態商城’三者融合的創新模式破解這一難題,形成全新的銷售形勢,促使茶葉‘量價齊升’,打造貴茶明信片,推動貴茶產業加速發展。”
就此,商務部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吳敏學表示,在貴州發現的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茶籽化石是“貴州是茶樹起源、茶樹原產地”最有說服力的實物佐證。而且,貴州是一個茶樹品種資源寶庫,全國270種茶樹資源,僅湄潭縣就占了163種,說明貴州茶產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基礎。
基于此,吳敏學建議在茶葉產業發展中,應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加快形成更加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進一步打開茶葉銷路,助推茶葉產業縱深發展;建立茶葉價格發現機制,充分考慮農民在市場活動中的弱勢地位,建議在產品定價方面進行深耕;加強品牌培育與運營,打造好交易平臺,助力貴州產業茶葉發展,推動“黔貨出山”戰略,為鄉村振興作出新貢獻。